2月10日,猴年正月初三。这一天,大伙儿都忙着走亲访友,而益阳的文化人,却云集世纪豪庭大酒店,忙着文化拜年。据了解,从1992年正月初三第一次团聚开始,这样的“文化拜年”持续了25年。相聚的人员在变,团聚的地点在变,但未变的是传统和情结。 “正月初三”文化拜年,不是益阳的习俗,却被本地文化人搞出了名堂,俨然成了习俗。时间回溯到1992年正月初三,白鹿文学社的几个小文青提着小红灯笼,在益阳市区走街串巷,互相拜年。期间,有人提议:能否每年正月初三都小聚一下,交流艺术创作心得?在场者皆拍手称好。当天,一群人即在资阳区鹅羊池一带,举行了第一次聚会。此后年年不绝,规模渐大,从文学界扩展到书法界、美术界、新闻界,其影响更远波省内外。 今年的“正月初三”,文人们又雷打不动地聚到一块。其中不乏颜新元、赵溅球、石军等益阳在京名家,不远千里前来赴约。在现场,艺术家们泼墨挥毫,或写意瑞兽貔貅寄寓财喜,或描绘故乡老屋寄托乡情,或画一树木棉红带来浓浓春意……一旁观看的人也没闲着,交头品论,摄影留念。其后更安排抽奖环节,将现场所创书画作品一一赠人,只需认领者吟几段小诗,唱几段小曲。墨香与唱喝声交织在一起,其乐融融,好不热闹。 主创人之一、散文诗杂志社主编冯明德说,这雷打不动的“正月初三”,像一处精神家园镶嵌在益阳。而他们这些文化人,就像一群候鸟,每年如期而归,以诗书画的形式传递着乡情、友情,传递着对文化的孜孜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