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又收获一张“城市名片”。1月12日,省人民政府发文,批准益阳市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这对我市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益阳历史悠久、遗存丰富,自东周时置县,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益阳市博物馆拥有文物18000多件,定级文物30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50件;全市拥有文物点1018处,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45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非物质文化遗产45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8个,市级33个;较完整地保留着古城的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东门口、石码头等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建筑规模较大、保存完整。尤其是石码头明清古巷具有风格独特、格局完整、规模较大的特点,其核心区为明代格局、以清代建筑为主、辅以部分民国建筑,巷内“拱券撑墙”建筑风格为全国独有。2013年发掘的兔子山遗址,被列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市内羊舞岭古窑址、信义教会建筑群等国家重点文物保存较好,安化千两茶、梅山剪纸、益阳花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省内外……这些文化积淀,为我市获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奠定了扎实基础。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市政府常务会议对历史文化名城和铁铺岭城址原址保护进行专题研究,编制了《益阳市古城保护管理办法》、《益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多个管理办法,建成了周立波故居、益阳历史文物陈列、段德昌生平业绩陈列等高标准的文物景点和陈列展览,对丰堆仑革命旧址、胡林翼墓、何凤山墓、石勘湾铁路桥、石码头历史街区等一大批重要文物进行了保护修缮。同时,通过举办展览、论坛、讲座、在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积极普及益阳历史文化及保护知识,使群众更多地了解益阳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