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涂家台遗址出土的文物
涂家台遗址出土的文物——异形器 南县始称“南洲”,系洞庭湖新淤之地。唐宋时期,洞庭浩渺。九都山居洞庭北滨,明山、寄山为湖中孤岛,至清代中叶,淤成南县雏形,形成百里沃野,各地居民纷迁麋集,开荒垦殖,光绪21年设置“南洲直隶抚民府”于乌嘴。光绪23年迁署九都,后改称南洲县、南县。建国后,几经区划调整,成为现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涂家台遗址在南县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调查发现,当时的文化属性被定为青龙泉三期文化。
1994年,益阳地区博物馆、县文物管理所对其进行重点复查,发现一批与该地区以往时期文化遗存面貌皆有区别的遗物,随即开了一条1×2.5米的探沟,并清理了一条暴露在外的灰沟。《南县涂家台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刊于《湖南考古辑刊》1994年第6期)一文报道了相关发掘材料,并首次把遗址定性为新石器时代石门皂市下层文化。
1999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首次试掘,揭露面积240平方米,发掘区内发现有房基、灰坑等,并发掘出墓葬近20座。
1989年,遗址被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
2004年11月,遗址被益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2006年5月,遗址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重新立碑划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