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孔子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李白崇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什么山珍海味,走兽飞禽无不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但我就十分纳闷,辣椒从来都是人们离不了的一道佳肴和调味品,可为什么几千年来直至近现代却鲜见吟唱和记载辣椒的诗文,更别说“辣文化”。这对于很多嗜辣如命的人来说,诚为一件憾事。人们略知的只是当年毛泽东同志“不吃辣椒不革命”的漫谈和宋祖英唱遍大江南北的《辣妹子》。有一次看书,竟意外发现辣椒的“祖籍”并不是中国,而是南美洲热带地区,大约明朝才传入我国,现在我国有的地方还把辣椒叫做番椒。呵呵,吃了几十年的辣椒,自以为是“辣椒通”了,竟才发现它原来是舶来品。 辣椒的性格有如白酒,白酒有度数,辣椒因品种和生长气候不同也有辣度,区别最大的主要有尖椒、朝天椒、甜柿椒等。北方种的辣椒多为甜柿椒、灯笼椒一类,品性温和,肉质肥厚,又多为大棚种植,日照少,辣度低,生吃都如白萝卜,很不够劲。我在西北和东北的部队生活了十几年,和北方人一起就着馒头吃生辣椒、生胡萝卜、油泼辣子、大蒜头、大葱等,跟野人似的。刚开始时真吃不下,不是麻就是辣,挺要命的。然而环境改变人,或是习惯成自然了,最后竟变得非常喜欢吃,而且还养成离不了的毛病,回家了我将所谓的本事在家人面前一“秀”,他们无不惊为异类。湖南的家乡则不同,种的主要是朝天椒、尖椒等辣劲十足的一类,南方日照充分,天气炎热,而辣椒的种植生长期又适逢酷夏,加上湖南人“怕不辣”的性格,种的辣椒品种都是够辣够劲够威力的,简直不可能生吃,我也从来没有看见哪一个家乡人第一个吃螃蟹了。真正爱吃辣椒的就是喜欢这种辣劲,就像酒量好的人钟情于烈性的白酒一样。当然也有不太辣的,我们这里习惯称之为菜辣椒,那主要是做炸辣椒吃,或是佐菜用的。 辣椒富含维生素C,在各类蔬菜中可谓名列前茅,吃了可以健脾开胃,增强食欲。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在菜里放上一些辣椒,就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但吃得过多却会剧烈刺激胃肠粘膜,使其高度充血,蠕动加快,引起胃疼、腹痛、腹泻并使肛门烧灼刺疼,诱发胃肠疾病,促使痔疮恶化等,长期嗜辣,还有可能导致脱发。但辣椒的药用价值也比较高,用辣椒或辣椒树蔸子加别的草药煎水喝可治感冒发烧,用它来洗脚还可除脚气,治冻疮,甚至还有提神醒脑、愈合伤口的作用,这可真把辣椒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了。对这样的土单方,我们家乡的老一辈人都是了然于胸,运用自如。 我上小学时,由于经常在路上日晒雨淋,有一次我连续几天感冒发烧拉肚子,浑身上下软得跟锅里的面条似的,简直有种要死的感觉。那时乡旯旮里寻医问药很困难,母亲也不着急,就给我弄了几个土单方,其中就包括用辣椒树煎水喝。还别不信,喝了几次就好了,那时我很佩服母亲,也不由把辣椒树奉为至圣的灵丹妙药。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时,因日夜兼程受了风寒,浑身无力,经再三医治仍未见效。一天,御医为寻找良方苦思冥想,在外散步时碰上了一位种辣椒的老农,老农告诉他不妨用民间土方试试,可用三只辣椒、一块生姜、一头独蒜,熬汁,连服三天便见效。此方果真神效,三天之后,乾隆风寒痊愈,并且精神抖擞,他龙颜大悦,大夸辣椒是宝中之宝。毛泽东不仅将辣椒作为一种美食,而且也是尽力发掘其药用潜能。长征时期缺医少药,他便差人到处收购辣椒并将其分发给干部战士,嘱咐他们寒冷时嚼几个辣椒驱寒,受伤时煮一点辣椒水清洗伤口。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时,毛泽东认为应该给他的辣椒记上一功。 吃辣椒富于刺激和挑战意味,就像打一场紧张激烈、耗时耗力的歼灭战。大家常常慑于它的威力,在对付它时十分上心,如果稍有怠慢,它就可能辣得你喉咙冒火,眼泪直流,尤其是欠油的辣椒。小时候有一次吃午饭,桌上照例有盘炸辣椒,青红相间、花花绿绿,上面还泛着油光。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饭没进口,就趴在桌上急不可耐地夹起几片辣椒往嘴里塞,刚进口时还吃得有滋有味,边吃边向妈妈炫耀我的本事。但过了几秒钟,辣椒的威力就像原子弹一样在我嘴里爆炸了,立时我的舌头底下产生了一种被刀割一样的剧痛,接着像火一样地烧到了我的喉咙,我急得大哭,跑到厨屋咕咚咕咚地灌了两碗凉水还未止辣。后来又想起毛泽东,他老人家吃辣椒怎么就那么不怕辣呢?从电视上看到,他拿着一个个的干辣椒塞进嘴里就吃,就跟吃水果一样,全无辣得受不了的神色,甚至还十分享受的样子,不由陡然地生出几分羡慕忌妒恨来。有一次他会见外国元首,人家要跟他干白酒,但他老人家喝白酒是个“外行”,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他喝白酒人家吃辣椒,最后竟比得人家乖乖举手投降了。其行事的策略和意志,还有他永不言败的革命精神不得不令人钦佩。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一段时间,我吃辣椒比以前确实谦虚谨慎了许多。然而,青的、红的、新鲜的、干制的辣椒,还是无时不刻在诱惑我,逗引我,我也并不是“因辣废食”之人,“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古训又被我抛到了爪哇国里,嗜辣的本性不仅没有因此得到“改造”,反而变本加厉起来。在暑假里农活累的时候,我一个人就可以从容地消灭一大碟,直辣得肠肚作痛,脑袋发麻也在所不惜,真是“痛并快乐着”。确实,无论怎样的大餐小吃,若不佐以辣椒,对我来说就如菜里没盐,淡而无味。有人说,四川人辣不怕,爱麻辣,贵州人不怕辣,爱香辣,湖南人怕不辣,爱苦辣。我一直想不明白湖南人为什么爱苦辣,多少次暗自揣测后似乎顿悟,大概没有人天生爱吃苦,应该是感觉苦一点更辣,或是辣得越辛苦感觉越刺激吧。哎,真是无辣没食欲,无辣不新鲜。 每年的清明前后,家乡的小菜种子陆续落地生根,这是一年中种菜最为兴盛的季节。菜园里长满了茄子、豆角、黄瓜、辣椒等等小菜秧,它们都在不分日夜的抽芽拔节,竞肥争绿。“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小时候家里穷,肥料和人工都不够,菜种得少,但因为辣椒很下饭,年年逢季必种,是我家饭桌上的常客。每天放学之后,只要天气晴好,我也会学着父母的挑着粪桶到菜园里扶苗,拔草,松土,浇肥。辣椒树似乎是我的最爱,每次浇肥时,我总是有有意无意地想给它多浇一些,好像还带着一种揠苗助长的急切心理。花开满树的时候,就如农家巨大的豆盘里铺撒着的白米饭,也如晚空里闪烁的繁星,看着它们既是对春夏时光的享受,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七、八月的家乡,当菜园里辣椒一批批红起来的时候,有如一片片飘在低空的火烧云,或是有一种革命老区的杜鹃花或映山红开了的感觉。这时,母亲的双手已经忙个不停了。做坛子辣椒、辣椒萝卜、脯辣椒、辣椒酱、干辣椒粉,家里的各色菜肴尽带辣的风味,这对于我们这些辣大的孩子真是正中下怀,如鱼得水,用家乡俗话说,是“鸭婆子绊在秧田里”了。干制的各种辣菜都可以长时间存放和享用,一年两年也不会酸腐变质,那岂止是人们所说的“瓜菜半年粮”啊。各种辣菜做好后,母亲总不忘邀请左邻右舍共享她的劳动成果,会找时间送一些到她们家里,好让大家都来品尝和品评。 住城里后,我有时做梦都掂记着母亲菜园里的小菜们,每个周末,我总会利用看望父母的机会到园里给它们加加肥,除除草,但也绝不会忘记摘取我的所爱,而且每次下手都比较狠。母亲似乎完全没有感觉到我的无情掠夺,还满心欢喜的帮着我摘这采那。此时的我,往往不由心血来潮,吟起诗来: 食崇五味辣称王,扎根原在竹篱旁。柔枝蔓叶斗酷暑,白花黄蕊扮娇娘。 赤子凡心藏烈焰,关公神韵赋刚强。万蔬谨此皆低首,嚼醒红尘满宇香。 祖国发展一日千里,人民生活节节高升。走进哪家哪店,餐桌上的辣椒炒肉、辣椒炒蛋、辣椒煎鱼、水煮辣椒等等辣菜可谓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有亲朋好友在外一起聚餐时,也无不是以辣为主,辣菜先行。辣,当之无愧地成为我们家乡食文化的主打歌、主旋律。流年易逝,流走的不仅是时光,还有被时光一起冲涮、裹挟而去的些许记忆。然而,滋养了我们生命与体魄,孕育了我们精神与性格的东西却怎么也忘不掉,行遍千山万水,尝尽南北风味,我还是最忘不了家乡的辣椒。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