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益阳市慢行系统专项规划(2013-2020)》《益阳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益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在市规划局网站进行批前公示。三大规划分别就我市慢性交通系统、公共交通系统、综合交通系统逐一描述,若无变故,我市未来的交通经纬就此敲定,幸福蓝图正徐徐展开! 搭建绿色安全的 慢行交通系统 慢行交通系统主要指自行车、人行横道、人行过街设施、残疾人无障碍通道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保障出行安全,推动绿色出行,《益阳市慢行系统专项规划(2013-2020)》以点、轴型的空间形态学为本底,充分利用与整合益阳市的山、水、湖、塘、洲、城、园、古建筑等节点,意欲打造“三核两轴、四廊十三片”的总体结构。 具体而言,由507.12千米长、共131条路为核心的满足市民生活、工作需要的城市路网慢行系统,是以机非隔离带为推手,注重系统的连贯性和安全性;由196.38千米、共17条路为基础的城市绿道网络,以满足城乡对接、长距离慢行的需求;由60.58千米、共12条路为核心的是生态休闲景观慢行系统,以彩色路面为特征,是示范路和样板路。 《规划》根据益阳市主城区内的步行交通聚集程度、城市功能定位、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交通设施条件等因素,在8个类型共51个步行单元的基础上,确定步行Ⅰ类区、步行Ⅱ类区、步行Ⅲ类区。同时,考虑所在步行分区、城市道路等级、周边建筑与环境等要素综合确定,将沿城市道路两侧布置的步行道分为三级,并将资阳商业步行街、益阳商业步行街、华联商业步行街、江南古城商业街、资水会龙文化商业街等5条商业步行街设置为步行专用路。 自行车交通系统方面,《规划》将自行车分为自行车Ⅰ类区、Ⅱ类区、Ⅲ类区,沿马良路、资阳路、云树路等道路两侧设置一级自行车道26条,沿和谐路、云雾山路等道路设置二级自行车道63条,另三级自行车道41条,并布设574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 《规划》还将在佳宁娜广场、秀峰公园西广场处、桃花仑一中路口等15处设置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 构筑“公交优先”的 公共交通体系 《益阳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倡导创造“公交优先”的运行环境,构筑以常规公共汽车为主体,客运出租车、公共自行车为辅助的公共交通体系,进而缓解交通矛盾,提升城市品位,建成与城市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绿色公交”。 《规划》指出,公共交通停保场兼有停车、小修、低级保养的功能,部分还兼容首末站,具有换乘枢纽站、调度中心等功能。全市规划公交停保场11个,分别为东门口停保场、汽车东站停保场、资阳路停保场、丁香路停保场、永福路停保场、团洲停保场、邓石桥停保场、中山村停保场、汽车北站停保场、四桥北停保场、东部新区核心区停保场。 同时,规划公交首末站22处,分别为朝阳公交枢纽站、五里牌公交枢纽站、汽车北站枢纽站、市六中首末站、汽车路首末站、清水潭首末站、四桥北首末站、四桥南首末站、大渡口首末站、会龙山首末站、团洲首末站、兰溪首末站、东站枢纽站、南站首末站、邓石桥首末站、中山村路首末站、新市渡首末站、驾考中心首末站、箴言中学首末站、火车东站首末站、溪谷首末站、电厂首末站。 公交专用道方面,主要是在现有和规划的双向六车道及以上的城市主干道上设置。一是在路面采用交通标线标识,二是在有条件的道路采用物理隔离方法。此外,公交线路较多的道路,将采用全天候公交专用道。设置有公交专用道的道路,有金山路、马良路、资阳大道、长春路、白马山路、文昌路、益阳大道、康富路、龙洲路、银城大道、迎宾路、十洲路、梓山路、桃花仑路、五一路。 打造公铁水联运的 综合交通体系 城市交通一体化综合体系,即打造以枢纽为核心,以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城市道路为脉络,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高效运作的交通体系。《益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以我市行政区域为研究范围,将重点落在城市中心区域,并兼以考虑中心与周边县市的交通联系。 《规划》对区域及对外交通系统进行了浓墨重彩的阐述。 公路方面:在市际层面上构建“一环六射二纵三横”高速公路网格局,规划普通公路长沙北横线(益阳段)城际干线和沧宁城际干线,以此为市际公路网布局,快速融入和完善湖南省“3+5”城市群高速公路交通一体化战略网,乃至国家“7918”高速公路网;在市城层面上规划“一环三轴”公路网格局,“一环”是以市绕城高速公路为环线,“三轴”是市区分别往东部新区,往桃江、安化交通轴,往沅江、南县交通轴;在市区层面上以现有长常高速公路为基础,规划环线通道,形成“二环六射”对外交通公路网,“二环”即市外环快速路和绕城高速公路,“六射”即市区往长沙方向、往常德等方向出口通道。 铁路方面:石长线增建二线;洛湛线益阳至永州段增建二线;新建益阳市能源基点铁路专线作为远景荆益铁路先导段;规划建设长常城际铁路、安张衡铁路、常岳九铁路;远期规划汩益娄衡城际铁路、荆益铁路、地方开发性铁路、常桂铁路、秀益铁路。 水运方面:航道以资水为主干,沅水为补充,洞庭湖为枢纽,通江达海;加强港口码头与公路、铁路枢纽之间的联系衔接,实现公铁水联运。 《规划》还描述了主城区公交系统。一是设置客运走廊,近期增设公共汽车优先的公交道路,远期开辟BRT快速公交线路。二是优化公交线网结构,调整不合理路线,扩大线网覆盖率。三是创造衔接顺畅、换乘方便的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四是优化公交场所布局,加快场站规划建设。五是采用绿化环保车辆,提升公交体系硬件设施与公交服务。六是发展城际轨道交通系统,远期实现与长株潭中心城市的对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