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将这个外表时尚、活泼开朗的80末大男孩与养猪联系在一起。初见王振是在他的养殖场,当时他正忙着给刚出生的小猪检查健康状况,旁边还有一大群白白胖胖、憨态可掬的小猪围绕着他悠然自得地转来转去。 放弃城市优越工作 开荒打造养猪基地 王振今年24岁,从部队退伍后,毅然放弃在城市的优越工作,回到桃江县马迹塘镇范家园村,准备打造当地首家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的养猪场,开始他的创业生涯。 在谈到为什么会放弃城市优越工作时,王振活泼的语调突然变得很沉稳,他说部队的生活教了他很多知识,也让他懂得了更多生活的真谛,作为一个年轻人,如果只是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来养家糊口,那生活将失去很多激情。只有自主创业,去拼、去搏,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才能真正为社会做贡献,推动社会发展。 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有冲劲有干劲,但是毕竟年轻缺乏经验,又有很大的投资风险,家人最初并不支持,但经过王振与家长的沟通,看着儿子意志坚定,父母拿出家中所有的积蓄全力支持儿子创业。 创业之初,一切从零开始。经过四处考察,他在本村承包了两个山头中间的一片荒地。“这个地方人烟稀少,空气环境好,并且价格低廉,我当时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地方。”王振说道。为了节省成本,王振自己当起了小工,搅拌泥浆,提水泥桶等脏活累活全都自己干。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养殖场初具规模,王振喂养的第一批生猪也都住进了这里的新房。 “20多岁的小伙子一个人搞起了这么大的养殖场,真不容易!”他的行为让村里其他人为之惊叹。谈及创业经历,王振的心情很复杂,作为一名走向社会的年轻人,他明白创业是有风险的,但不管结果怎样,自己必须要吃苦,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初尝创业甜头 带动乡亲致富 2010年末,王振捞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说到创业刚起步就能赚到四五万人民币,王振脸上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我没有想到这一年会挣钱,因为刚开始起步,对市场、对行情不熟,并且很多养殖场因为禽流感而亏损很厉害。”他直率的告诉记者,他很庆幸当时在部队学了兽医,能够及时了解生猪的健康状况,避免了很多损失。 在初尝创业的甜头之后,他开始利用休息时间到走访村里的每家每户,畅谈养殖行业的前景,并承诺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在王振的动员下,村里有四五户人家开始了养殖,截至目前为止有十几户人家进入该行业。今年64岁的王桂凡笑不拢嘴的告诉记者,“我现在一年能挣十几万,以前想都没有想过,我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还能自己挣钱,说实话,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 王振不仅动员乡亲们办养殖场,而且还聘请几位家庭经济困难,外出也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帮忙,其中一名是残疾人。“农村里的人经济收入都很少,尤其是我这里聘请的这几位农民,外出务工都找不到工作,我这里恰好有些活他们可以胜任,能帮他们一把就帮他们一把。”他微笑中略带羞涩的说道。在这里帮忙的农民也纷纷前来告诉记者,老板为人非常好,在农村一个月还给他们发一两千块钱工资,他们感到非常满足。 危急关头咬牙坚持 不放松不放弃 初次搞个体养殖,王振遇到了很多的难题,当然资金问题是他遇到最大的难题。为了节省成本,王振到地里拉菜叶、进城拉鱼籽、鱼鳃,100斤一袋的磨玉米面,都是亲力亲为。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当他端着装玉米的大盆走进猪棚,他和猪相处的一天就正式开始了。拌饲料、喂食、喂水、清理猪舍,每天至少三次,有时顾不上吃饭,一包方便面便是一顿饭。 “刚开始,真的什么都自己一个人,很苦很累,有时猪生病花费开销很大,有点看不到希望。虽然有时候父母帮这点,但是他们年纪都大了,也不忍心他们干这么脏这么累的活。”他调侃似的说,“不过后来好了,我第一年挣到钱之后,就开始请了几个人来帮忙,体力上没有这么辛苦,但是资金问题一直困扰我的最大难题。” 他坦言,在禽流感爆发的时候,他的养殖场也没有幸免,当时给猪吃药打针的花费都是不小的一笔数目。“虽然我自己是兽医,可以及时了解病情,但是药物还是要花钱的,开支真的不小,让我感到力不从心,看不到希望。”他说,不过最后都咬牙坚持下来了,想着当初的梦想,想着当初的雄心壮志,他总算这么熬过来了。 他的梦想:打造养猪名村 畅销全国各地 目前王振生态畜牧养殖中心,总投资一百五十多万,占地七百多平方米,拥有35头种猪,356头生猪。养殖基地分消毒室、药物室、仓库、定位栏、产床、保育室、沉淀池、以及生猪活动室。王振除了要管理好自已的畜牧养殖地,还要帮助附近十几个村的养猪农户,为他们免费传授技术、疫病防治、提供成本饲料等活儿。 他还是初入社会的毛头小子,但怀揣的是一个大大的梦想,一个装着全村人致富的梦想。“在明年,我的养殖场要扩大一倍,并且动员更多的人养殖,成立养猪农业合作社,让我们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村,让我们的村的生猪畅销全国各地,让群众人人吃得起绿色生态健康的猪肉。”他也希望,能够有投资者来该村投资,让养殖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同时又能在排污处理方面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