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道路宽敞通畅,两层小楼随处可见,新种植的5000米林带更为村庄增色不少。南县茅草街镇新尚村,2007年以前,这个很多家庭还属于“湖漂一族”的村庄,村民们演绎着从湖里到岸上、从不知所措到充实美满的拼搏故事。 忙完冬种不久的村民李友林可没工夫喘气,近年来,他们一家人一直有份固定工作:织渔网。2005年,得知渔网在湖区和沿海地区销路较广,他只身前往沿海各地了解,坚定了以织渔网带动村民致富的想法。 织渔网虽然学起来不难,但是很费时间,一张渔网得花4个钟头,村民会跟着一起织吗?李友林心里打了个问号。不过,他一天织两张渔网,一个月增收3000多元的效益,让村民心动了。李友林免费教大家织渔网的技巧,村民们一个星期就能“出师”。 在新尚村900余户人家中,有260家织起了渔网,每年收入近千万元。村里现在打算靠沱江边开辟出一片500平方米的场地,组织大伙在那集中织网;同时想组建一支渔网市场信息队,不坐等客人上门,学会主动找生意。 村民刘春香说,最初从船上到岸上,很多人不适应。男人们大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分的田又少,很多时间都花在打麻将上。如今,他们把渔网卖到了沿海各地,甚至出口东南亚,不仅增加了收入,村里的风气也越来越好了。 在外打工的人也是建设村庄的主力。村支书曹重阳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期,一些村民面对人多地少的现实,勇敢地走出洞庭腹地,到广州等沿海地区发展。今年上半年,新尚村就输出各类劳务人员700多人,劳务收入400多万元,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助推器”。被新尚村村民敬称为“打工特首”的谭建国在用血汗钱淘得第一桶金后,在广州成立天益航空服务有限公司。由于公司定位准,发展快,资产很快过亿元。致了富的谭建国,一次性回村招聘村民240多人从事航空服务业,边就业边培训,这批村民很快便成为公司中层骨干。27岁的李良还把航空服务带进了新尚村,村里跟着他坐在家里的电脑前在线提供航空服务的已有近30人。 如今,新尚村的在外务工人员,已成立有30余家公司,不仅为本村带来利益,也解决了全镇乃至全县2000多人就业。村干部中有一半有外出务工的经验,他们带着理念、资金、技术回来后,使新尚村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村里盖新房的多了,考察办企业的多了,做百货生意的多了,到学校参加就业培训的人多了,村庄发展又有了新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