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峰村群山环抱,层层翠绿。环境舒适的农家小院 在益阳城区,鲜有人不知碧云峰。 单位学校组织活动、亲朋戚友闲暇一聚、男女老少强身健体,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更何况,攀峰途中所见风景,秀美难以言说;峰顶各色农家菜,让人大快朵颐。 上山不远,一弯碧水映入眼帘,似一块巨形翡翠,莹绿透亮,湖底水草随波荡漾,根根清晰可见。同行老村支书李龙辉说,这湖叫月形湖,相传宋代大儒朱熹、张栻在碧云峰南轩书院讲学时,最爱到月形湖吟诗作赋。 是不是听多了佳诗妙句,月形湖才美得如此诗意? 李龙辉说,这湖是仙女的洗脸池,那边山上还有仙女的浴池呢。众人一听,纷纷要求“一睹芳容”,尽管这仙女浴池身处海拔400余米的高山上。 愈神秘,愈发撩动人心。 众人在一心期待中,在幽深的山谷里觅石阶而上。耳边阵阵清脆鸟鸣,难觅其踪;身旁溪水蜿蜒而下,叮咚作响。行至平处,跨过一座几根树木搭成的简易桥,在桥边俯下身子捕捉欢欣雀跃的溪水,凉爽瞬时从指间通达全身。 带着这股凉意攀爬而上,一池凝碧不期而至,这就是隐匿山间、绿树环绕的神秘仙女浴池——新筑塘水库。1970年起,当地村民用锄头簸箕,肩挑手提,将这里变成蓄水16万立方米、赫山区海拔最高的水库。 碧云峰人的执着,可见一斑,但又不仅见于此。 上世纪90年代,村民周焕湘开始带着村里的劳力承接修路修桥业务。现在,村里80%劳动力组成8个路桥队,韶关百旺大桥、长沙水渡河大桥……十多座大桥,都承载着他们流下的勤劳汗水。 如今,碧云峰路桥队在外小有名气,拓出了一条致富路。领头人之一周焕湘已经62岁,家底殷实、儿孙绕膝,却仍在外打拼,每年在家休息的时间满打满算不过一个月。 问他原因,周焕湘回应:“还做得动,为什么不做?” 还有些人,将别样的执念系在碧云峰上,如那些每天必爬碧云峰的人。 在沧水铺上班的李焕新,除却恶劣到无法登山的天气,几乎每天早晨都要爬一次碧云峰再去上班,坚持已一年有余。他原本体重100公斤,还患有高血压,现在,体重减到90公斤,血压也恢复到正常值。 李焕新说:“我最喜欢过了山腰那座庙,拐弯后那一截笔直、陡峭的上坡,每次爬到那里就开始出汗,过瘾!” 爬到“小庐山”的牌匾下,一行人都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不过,正如李焕新所说,酣畅淋漓、着实过瘾。稍事休息,我们攒着一股劲冲上那段陡直的台阶,来到雷音寺中。 站在寺旁的瞭望台上,环顾四周,群山逶迤、层峦叠嶂;极目远眺,烟雾缭绕、似在云端。人在台上,山在脚下,开阔、豁达,畅快之感淋漓而至。 同行的一位记者这样感慨:“在这山脚下住着多好,得空就来登高望远,人都精神许多。” 好的,不只是这风景,还有生活。 去年,村里花费5万元钱,拆除一栋24平方米的危房,为62岁五保老人龙松如建了新房。这几年,村里前后出资为3位五保老人新建、整修住房,再也没有五保老人受危房之苦。 2009年12月14日,碧云峰村456位年满60周岁的老人,领到了全省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蔡莲香、刘罗生老两口就在其中。 从公路到老两口家有一段距离,他们自己掏钱铺上水泥路,两旁砌上花围,花围里、房前屋后,桂花、樟树、玉兰,老两口种了1000多棵。这段时间,他们家的两层小楼在做第二次翻新,刘罗生出门买材料去了。“以前的装修过时了,想把家里弄得好看些,住得舒服些。”蔡莲香指着堂屋里那4张大圆桌说:“我们家是四世同堂,过年得摆上4桌才能坐下。现在这日子,真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如此山水,这般生活,真正是诗画不如。 海拔500多米的碧云峰每天吸引许多市民前来登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