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首届花鼓文化艺术节,振兴地方花鼓戏的开始

2013-11-11 16:44| 发布者: 黄萍| 查看: 9719| 原作者: 汤罗和子|来自: 益阳在线

摘要: 益阳在线11月11日讯(记者 汤罗和子)11月10日晚,尽管冬夜寒雨霏霏,但是益阳大剧院热闹非凡,一部现代情景戏剧史诗剧《花鼓春秋》的上演正式拉开了首届中国(湖南)花鼓文化艺术节的序幕。 《花鼓春秋》讲述了益阳花 ...
         益阳在线11月11日讯(记者 汤罗和子)1110日晚,尽管冬夜寒雨霏霏,但是益阳大剧院热闹非凡,一部现代情景戏剧史诗剧《花鼓春秋》的上演正式拉开了首届中国(湖南)花鼓文化艺术节的序幕。

《花鼓春秋》讲述了益阳花鼓戏从宋朝广泛流传,到晚清无辜被禁,到抗战时期花鼓艺人积极战斗,解放后重新发展,再到如今不断创新迎来繁荣局面的曲折历史。开场前,有许多花鼓戏爱好者早早来到了大剧院外,等候着《花鼓春秋》的开演。来自桃江灰山港镇万公塘村的80老人丁满秀就是其中的一个,她说:“我一直喜欢花鼓戏,以前是搭着草台子看露天,现在花鼓戏都放到剧院里演了,这么大场面的我是头一回看。”同来的还有丁满秀老人的老伴文德余及几位老邻居,大家满怀激动,迫不及待想要进场看戏。

看戏时,来自赫山区谢林港镇的吴大妈显得特别认真,“多亏我儿子带我来看戏,演的特别好,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益阳人,也是花鼓戏迷,在我们农村看的是一本一本的草台花鼓戏,现在乡下都喜欢看花鼓戏,热烈欢迎他们到我们农村去宣传。”

从艺37年的花鼓戏演员马建纯见证了花鼓戏鼎盛时期的盛况,马建纯表示,传统的剧目、陈旧的唱段,打下了历史的烙印。对于现代人而言,传统戏剧显得内容陈旧、缺乏现代的时代感,难以迎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因而与年轻人和城市大剧院渐行渐远,市场空间越来越窄成为花鼓戏传承和发展的瓶颈,只有创新才能让花鼓戏焕发青春。“我们排了一个现代戏《接来乡里爹和娘》,我在里面演了一个保姆,今年在全省搞了一个巡演,有许多年轻人都喜欢看,这就是一个创新。”

近来年,益阳致力于花鼓戏振兴工程。益阳市遴选了11个剧团的11个经典花鼓戏剧目,在全市88个乡镇和中心城区演出花鼓戏110场,让老百姓真切享受到了“文化惠民”政策的实惠;市财政每年拿出150万元采购花鼓戏300场次,一年分三次免费送到各地群众的“家门口”真正实现了“群众点菜、政府买单”。花鼓戏文化节期间,市里送戏下乡100场,覆盖益阳市所有乡镇。

著名花鼓戏表演艺术家李左认为,这次活动看到花鼓戏的发展和新希望,同时他呼吁振兴湖南花鼓戏,政府也要推出新作品,新人才,新机制。“这是我们花鼓的一个春天,对传播我们花鼓戏有一个很好的作用,像花鼓戏这样的戏曲观众缘少了,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使大家掀起一个热爱花鼓戏新高潮。”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相关分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