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感人肺腑的言语,自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以来他多年如一日-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尽心尽责,让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他就是周文学。 关键时刻勇挑重担 长期以来,天桥墟场居民集中,商铺门店聚集,流动人口多,脏、乱、差的现象严重。村里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聘请保洁员进行清扫保洁,可是因为保洁员工资太低,工作又脏又累,很多人干不了几天就辞职,短短的三个月时问保洁员换了十多个。无奈之时,村干部们就临时充当保洁员。正当村干部们焦头烂额之际,不善言辞的周文学找到7村干部,他憨厚地说:“天桥墟场的卫生让我试试吧!” 就凭一句平凡而朴实的话语,周文学从村干部的手中接过了扫帚,开始了他的保洁工作,也接过了天桥墟场的保洁重任。 平凡岗位无私奉献 周文学从接过扫帚的那天起,他就对保洁工作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心里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要把墟场的卫生工作做好。他认真履行着保洁员的工作职责,不怕苦、脏、累,每天上门把农户垃圾桶内的垃圾收集起来,集中到垃圾池处理。不管是天寒地冻的早晨,还是骄阳似火的正午,墟场里总能看到他的忙碌的身影。每天早晨的六点到每天下午的四五点,他风雨无阻地坚持着。冬天里,手脚时常被冻伤,夏天里,皮肤晒成了紫铜色,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周文学默默地奉献着。 青春流逝无怨无悔 时间的脚步渐渐远去,岁月留给他的是粗糙的皮肤、新生的皱纹、厚厚的老茧和带伤的双手。因为工作又脏又累,微薄工资收入,至今他和7O多岁的老父亲居住在墟场边的一所简易的民房里,至今年未婚,也没有女孩子愿意走近他。 他依然信守着那句话:这是我的工作,我要把它做好。就这样他把自己的汗水热情挥洒在工作岗位,把清洁美丽的生活环境留给墟场的人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