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沅江一中的彭曼云老师,曾有人戏言,五十岁的年龄,三十岁的心态,十八岁的激情!在她眼里,阴沉的天宇也阳光灿烂,平凡的学子也靓丽无比。她精力充沛,劲头十足,成天泡在学校,忙着上课,急着找学生谈话。她以年轻的心态,赢得每天的快乐。 亲切的“曼姐”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形象也逐渐变化,教育思想也与时俱进,师生平等的观念也植根于彭老师的教育思想中。在她的班级,同学们送给她了一个特殊的称呼:“曼姐”。 彭老师虽说是50岁的人了,但她平时素面、套装,显得格外清爽干练而富有朝气,走路步伐矫健,办事风风火火,讲课激情飞扬,跟学生打交道有说有笑,格外亲切,于是学生偷偷给她取了“曼姐”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在学生当中一直在叫着。有一次一个学生找彭老师谈心,竟然脱口直呼“曼姐”,彭老师一阵惊讶:这孩子咋的了,我都比你妈年纪还要大,怎么叫我姐啦。学生慌忙解释:你无微不至的关心就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背着你都这么称呼,一时失口就喊出了。彭老师听后哈哈大笑。她马上意识到,学生需要的是尊重和平等,需要的是你和孩子们保持一种共性,需要的是一位心态年轻的班主任。而“曼姐”这个称呼,是师生平等的标记,师生共性的符号。从此彭老师郑重地告诉孩子们:我喜欢这个名字。于是,“曼姐”这个名字就成为她独有的称呼。 “曼姐”这个名字不仅是学生平常的称呼,还被她的学生编进每天跑操的口号里:“一二一六,共同奋斗,曼姐最牛,我们一流!” “一二一六”就是她现在的班级,学生对她的喜爱和做她学生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把自己变成孩子 陶行知曾说过“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曼姐”就是这样的先生。 每天早晨,她六点起床,到操场和她的学生一起跑操、喊口号,激情飞扬,豪情满怀。班级活动,她总是认真指导,甚至以学生身份亲自参与。2009年元旦,她带的班级自编自导的舞蹈《好日子》作为新年晚会的开场节目首先亮相,四位男生挥舞彩绸跳跃穿梭,八位女生手持黄扇翩翩起舞,谁也许想不到,其中有一位是“曼姐”!一位年过五十的老师和一群十四五岁的孩子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扎着两条辫子,跳着欢快的舞蹈,全场一次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不仅仅是对舞蹈节目的认同,更是被“曼姐”这种激越的生活态度,昂扬的精神作风深深感染。 把自己变成孩子,“曼姐”感觉得自己好幸福,有充满活力的学生常伴左右,心中永远是春天。即使霜染两鬓雪落眉梢,也朝气蓬勃、春意盎然!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五十岁的“曼姐”,谈起工作,就像孩子谈论游戏,津津乐道,神采飞扬。从教三十一年来,班主任当了二十八年。在班级管理上,她崇尚用爱的教育去感化、影响学生。尤其是对那些身体有某种残疾的孩子和离异家庭、留守家庭的孩子给予厚爱和“特殊”照顾,她总是以一大姐的姿态真诚地走进他们的心里,从生活上问寒问暖到学习上耐心指导,使他们逐步走出生活的阴影,快乐学习。遭遇家庭变故而被严重烧伤的田峥同学,看起来很恐怖,面部烧伤面积达90%,两个耳朵残缺,双手仅剩下右手食指和中指的两个指骨,在上海做了四次整容手术,身上植皮达二十多处。刚入班时,他总是低着头,不想跟任何人说话,同学们也害怕他。“曼姐”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拥抱他,赞扬他顽强学习的精神,号召全班同学学习他,关心帮助他。每当发现他情绪低落消沉时,“曼姐”总是主动找他谈话,耐心地开导他,并在生活上全力关照他,使他很快有了自信,坦然面对生活,努力学习,终以高分考入湖南大学。 面对工作难以做通的学生或家长,“曼姐”总是以家访的方式解决,与家长取得联系,家校一起解决,为学生的更健康成长铺上一条阳光大道。当年524班的夏琴同学,一心想考艺术学院,可父母就是不同意。她向“曼姐”倾诉:在三姐妹当中,她成绩最差,父母根本就不重视她。“曼姐”二话没说,当天就家访,硬是做通了父母的工作,支持孩子走艺术这条路子。后来,这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师大艺术学院。 学生喜欢“曼姐”,不是因为她是老师,而是因为她是可以信赖的亲人,学生甚至愿意把自己偷偷爱上谁这类隐秘的心事告诉她,愿意向她寻求难解的答案;家长信任“曼姐”,是因为她能准确的反馈孩子的信息,家长能切身感受到自己的孩子是老师最了解、最关心的人,因而“曼姐”所给的建议最令家长信服! 曾有“曼姐”的学生这样评价她:“一个永远年轻的老师”。是的,年轻不止体现在外表,更源于开朗、向上、进取之心的活力和激情。她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意气风发地站在三讲台上,继续演绎着自己精彩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