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江源头的广西资源县城,有一条与湖南人血缘紧紧相连的老街,叫合浦街。 合浦街的建立,源于资水这条黄金纽带。过去,湖南人行船驾排频繁往返湖南与广西,载着湖南人制造的百货、铁器、瓷器等日常生活用品溯流而上,畅销广西。又将上游资源山区的竹木、桐油、松香、茶叶等土特产以及自桂林贩运来的食盐运抵三湘,生意红火和足食了这些湖南人。常来常往使精明的湖南人想到了,在上游要有自己远方的家,于是便盯上了距县城约两公里一个叫葛浦坪的风水宝地,于江畔辟码头,开茶馆,设伙铺,置货物,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这就是后来兴盛百多年、影响深远的合浦街。 如今的合浦街远没有了过去的辉煌。街头到街尾显得很冷清,行走的人也很少。街头只能偶尔见到只有留守在老街的老人和小孩。听当地人说,现在年轻的都外出谋生的多。看到湖南家乡前来的客人,这些湖南血统的老街上的老人们很好客,很兴奋,都侃侃而谈,说起当年的合浦街,那真是他们和湖南人的骄傲。最令人骄傲的还是合浦街上的湖南会馆。想当年,湖南人来势汹汹,为了更好的抱团发展,也为了这些离乡别祖的湖南人在资水上游的他乡有个聚会、娱乐的地方,清咸丰二年,即1852年,一座占地6亩多、仿紫禁城而建的“湖南会馆”在合浦街上拔地而起。湖南会馆坐东朝西,面向资江,背靠青山,月光码头、大戏台、禹王殿,浑然一体,成了桂北一景。也成了资源县城最繁华热闹的地方。唱戏,敬神、聚会,这里都是最好的去处。会馆气势雄伟的麻石大门和那副镌刻其上的对联“资水一川争注壑,湘源万派解朝宗”,流传久远。解放后,虽说历经一次大火和十年文革浩劫,多有毁损,但风韵犹存。然而,1994年因资源县修建资江合浦大桥,湖南会馆被拆除。湖南会馆是合浦街之魂,拆除时曾遭到强烈反对,后来桂林市政府出面干预,可当桂林市文物管理部门的同志赶到资源时,湖南会馆已于当天拆除了。文物部门决定,把会馆那对麻石大门运到博物馆保存,当地湖南人绝不让运,后来只得把麻石大门放在会馆旧址。如今放在会馆原址的大门当地人把它当成“传家宝”,备加珍爱,只要有湖南人到合浦街,当地人都会讲湖南会馆,都会带你去看原址和石大门,同时在原址的大桥下,还会同社区建了个俱乐部,老一代的湖南人经常在那里喝茶、拉家常、演节目。 合浦老街,过去的湖南人的骄傲,如今的湖南人的坚守,几代远离家乡的湖南人远方的家。
老湖南们经常在资江边的活动室面对流向家乡的资江水歌唱
没有了当年的繁华,如今的老街很冷清
合浦老街上老湖南们的生活场景
在昔日繁华的码头上,老湖南经常来走走。
|